哈尔滨是中国的冰城,洁白晶莹,玲珑剔透。
作为中国最北方的省会城市,它集合了人们对冰雪世界的美丽想象。

 

 

地处哈尔滨城市滨江经济带北端的冰雪影都,以影视产业为中心,打造集冰雪娱乐、电影拍摄制作、影视主题游览体验、休闲度假、生态宜居等多元文旅业态集聚的城市板块。

 

 

面对这样一个设计对象,在品牌形象的构思上,我们希望既能表达出冰雪的视觉形态,同时也能看到电影行业的象征性载体。

 

 

三束电影放映机打出的投影光线,从不同的方向射出,在放映厅的暗室中持续性的转动,最终交汇在一起,定格为雪花的形态。
蓝紫色的图形向空间形态转化,飘落于旷野中,铺展一幅冰雪胜景。

 


 

锥形的放映机光线,是播放内容、构建故事的光线。它播放着来自于这个城市的奇景。向观众娓娓道来,哈尔滨这座城市的魅力。

 

 

在场地的核心区域,名为《光束》公共艺术矗立在广场上。这是由三个紫色方锥构成的大型装置。

 

 

朝向不同的三个锥体,如同从三架摄影机当中射出的光线。
它们交汇在了一起,构成了简洁有力,具有强烈的构成感的形态。

 

 

装置中空的内腔四壁是镜面材料,这形成了有趣的光学现象,当你从装置大开口的一端向里看,你会发现一个由光构成的球体。

 

 

小开口一端设置的一圈灯光,确保了无论白天还是夜晚,你都能看到这个光球。

 

 

这个利用光学现象形成的视觉结果,象征着电影工业利用光影塑造出的奇幻世界。

 

 

装置和品牌形象,形成了观念和形式上的呼应。在观念上,它们都是多变的,并没有拘泥于某一种具体的状态表现,而是强调了在观看过程当中的变化。

 

 

转换观看方向,装置的雪花形态时而聚合,时而消散,天光变化,影在表皮上游走,光在内腔中聚合。

 

 

雪花形态、固化的摄影机光线和内腔的光球。让进入到场地的人很快能认识到,这个在冰城哈尔滨建立的冰雪乐园和电影基地。装置成为了城市里一个新的地标,它吸引了更多的人前来探索冰雪和电影的魅力。

 

冰雪影都新城板块距离老城约十多公里,与城市原有的文旅资源有一定距离。
我们在冰雪影都的场地上,通过对哈尔滨城市地标和城市背景的描述,形成滨江经济带中,政府对城市风貌延续的要求,为场地注入更多可读性内容。

 

 

在场地上你能见到,包括索菲亚大教堂、哈尔滨大剧院等一系列城市文旅资源的介绍内容。

 

 

与老城的文旅资源形成联动,构成具有连续性的环境信息,为游览带来更多体验层次。

 

 

出现在导示设施上的这些城市说明,就如同是电影放映机的内容投影。它们在这个场地上架构起城市图景。

 

 

导示设施由一整块树脂板构成,树脂板的背面热熔了一层紫色膜,对光敏感的特性让整个树脂板看上去,像一块泛着蓝紫色光线的冰块,即使在炎热的夏天,也让人有冰雪清凉的感受。

 

 

大尺寸的图形雕刻在树脂板的背面,有雕刻深度上的变化。
这充分激发了树脂板的材料特质,倾斜雕刻所导致的厚度差别,让图形呈现出敏感的光线变化。

 

 

图片及正文内容则以丝网印刷的方式呈现。平面化的信息和空间化的信息,在导示设施当中形成了维度上的对比。

 

 

项目logo塔高耸在松花江畔,面板是具有呼吸感的穿孔铝板。
接近地面部分可以向上打开,形成挑棚,让人可以穿行塔底。

 

 

在塔的主体中藏着一个上大下小的光锥,站在塔底中央向上看,天空在镜面的光锥里形成了无限反射,光影在这其中被重新组织。

 

 

藏在塔内的光锥表面是蓝紫色的,夜晚灯光亮起,透过塔外部的穿孔铝板,这道蓝紫光若隐若现,从地面射向星空。

 

 

室内界面的信息,会有一个向内收缩的细节处理,厚度上呈现出前大后小的放射状。

 

 

字体和图形如同是从墙体投射出来的。信息在视觉上形成漂浮感。

 


 

冰雪影都的环境视觉系统设计,从品牌构建到环境信息系统的梳理,再到精神信息在公共艺术上的呈现,让整个项目当中洋溢着冰雪和电影的魅力。
影视产业与城市资源的融合,在这片土地奏响冰与影之歌,让欢乐在这里绽放无限可能。

 

项目:冰雪影都
地址:黑龙江省哈尔滨市
客户:华北融创
设计公司:图石设计
设计团队:何杨、张睿、张沛楠、梅超、高金笑、冯飞腾、王嵩良、蒋旭慧
施工单位:海科联实业、卡乐板实业
其它专业:华汇建筑设计、广亩景观设计、DIA丹健国际室内设计
设计时间:2020.06
摄影:何杨、张沛楠

发表回复

后才能评论